石家莊火車站漏水拷問新建建筑防水質量
“石家莊火車站,外面暴雨,站里依然暴雨……火車站全體工作人員接受‘冰桶挑戰’,現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啦!”8月28日傍晚,河北遭遇強降雨,剛使用僅20個月的石家莊火車站候車大廳出現大面積漏雨,有網友在網上如此調侃。
至于石家莊火車站的設計與施工質量是否存在問題,截至發稿時相關部門尚未回應,但此事件觸發了針對新建建筑滲漏水的大討論。
權威統計顯示,1978年至1988年期間,全國22個城市新建的327幢建筑的屋面工程滲漏水比例為60%。據行業協會調查,2013 年全國屋面滲漏率約攀升至95%。且不論數據是否準確,建筑滲漏率居高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30多年過去了,防水施工技術飛速進步,建筑滲漏水比例為何不降反升?
8月28日19時許,河北省石家莊市遭遇強降雨,半小時后,石家莊新火車站候車大廳變成“水簾洞”,引發網友對于工程質量的質疑。石家莊火車站宣傳部表示,下雨前火車站頂棚已關閉,不存在頂棚未關閉導致漏雨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石家莊火車站于2012年12月正式啟用,建成僅20個月。
無獨有偶,像石家莊火車站一樣,新建建筑滲漏并非個案。2013年12月,深圳機場新建T3航站樓投入使用未滿半月多處漏水。到了今年3 月,新航站樓在大暴雨中又出現20多個零星滴漏點。杭州地鐵也在使用“年齡”短暫卻深受滲水困擾之列,僅開通半個月,就有5個站點先后出現滲漏水。
除公共建筑外,新建民用建筑滲漏水情況也不樂觀。2012年9月,在一場秋雨之后,陜西西安泰和居小區有90戶人家的住房出現滲漏。其中,入住不到1年的一棟28層住宅樓頂層更是有11處漏水,衛生間滲水甚至流到27層住戶家里。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近日發布的《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顯示,全國屋面滲漏率為95.33%,地下室滲漏率為57.51%。住戶滲漏率調查方面,相較老房子,近5年建成的住房滲漏率較低,但仍占30.49%。
湖南省長沙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周新元近日公開表示,今年1~7月接到業主投訴200余起,其中滲漏投訴占了8成。而北京建筑工程司法鑒定中心的數據也顯示,1/4的法律糾紛是由住宅建筑滲漏引發。
“滲漏率居高不下,但拿出一個準確的數據很難。”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防水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曲慧表示,因為滲漏水往往瞞報,難以統計準確的數字,但新建建筑滲漏率高是事實,尤其是地下工程。
談及新建建筑滲漏水嚴重的原因,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均提到一個關鍵詞:低價。
“層層分包,分一層剝一層,剝得很低,做進去肯定是很差的東西。”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蘇州防水研究院院長羨永彪矛頭直指防水行業低價競標制度,企業低價中標后,為了獲利更多,不惜冒險做非標、低標產品,這其中甚至包括不少獲得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不是一個工地,有時一個省、一個市,都是低規格的。”
“低價”的另外一層含義是防水工程定額造價偏低。據了解,整個防水行業一年的產值大約在2000億元左右,但相對于房地產行業產值,簡直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而實際上,開發商做防水的成本最多僅占總成本的5%左右。另外,防水行業還存在工程款被挪用、施工工人待遇差導致出工不出力等問題。
“目前的材料、技術水平,完全沒問題,價格因素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曲慧以SBS卷材舉例稱,產品售價從幾元錢到幾十元錢的都有,4mm厚的聚酯胎卷材,成本價至少得40元/平方米。而有的地方連工帶料每平米才二三十元,連材料費都不夠。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青曾公開表示,目前,防水行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生產工藝落后、節能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數量偏多。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產品,以及無資質、無技能的施工隊占據了建筑工地的主要市場,形成一條黑色的產業鏈,其結果是給建筑防水工程質量和建筑主體安全帶來不可估量的隱患。
“光靠材料行業,力度不夠,得從工程源頭抓起。”羨永彪說,建筑防水說到底是個綜合性問題,涉及設計、材料、施工、土建等。而建立保證期制度,不是一個行業能夠保證的,最關鍵還是工地,因為其是滲漏水的源頭與集中地,可謂防水系統工程的“七寸”,工程管理最重要。
羨永彪建議向深圳學習,從工程源頭抓起,當地質監站配合行業協會共同踐行質量提升,加大工作力度,每個星期抽查3個工地,使得很多抱有幻想的企業開始害怕。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應該學習歐美等先進國家普遍實行的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一旦出現滲漏,由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然后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保險公司調高防水工程公司投保的保費,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倒逼其重視防水工程質量。